

news center
We will share the latest company information and industry trends with you.
新聞資訊
中國第三代增強型核電機組建成投運,并已出口到兩個國家
- 分類:行業動態
- 發布時間:2022-04-07 13:09
【概要描述】近日,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增強型核電機組——“華龍一號”示范工程“2號堆”在福建福清核電站正式具備商業運營能力。至此,我國“華龍一號”核電機組的國家級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。 同一時間,另一個好消息是截至2022年2月底,中國在運營核電機組達到40多臺,裝機容超過4200萬千瓦。而且按照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,中國核能年發電量為3400多億千瓦時,超過法國躍居全球第二位,僅次于美國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,2021年中國核能發電占國家總發電量約5%左右,而法國達到70.6%,美國則是19.7%,中國核電發展的潛力十分巨大。 外國媒體認為,鑒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期還遠未結束,未來20年中國的電力新增需求甚至達到全世界總量的40%。另外,核電具有節能環保優勢、能量密度較高、燃料費用相對較低、相關產業鏈價值高及投資回報率優秀等特點,已經成為我國未來電力發展的“重中之重”。 據悉,我國新建核電機組自2013年起執行較為優勢的“標桿電價”后,通過與當地燃煤上網電價進行比較,取其平均低值,核電價格已經可以和火電進行競爭,這對我國推廣“華龍一號”等新一代核電機組具有重大意義。按照國家《能源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,據有關單位預測,到2035年前后,我國核電裝機規模應達到2億千瓦左右,年均新增10臺套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,這是中國未來成為世界核電第一產業大國的物理基礎。 ? ? 我國自本世紀初開始加大自主核電技術發展的步伐,特別是在自主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研發上,從最初的CNP1000型號起步,歷經CP1000、ACP1000再到“華龍一號”,不斷提升安全與技術性能指標。 據了解,截止2022年2月底,我國目前在建核電機組達到20臺,裝機容量約2600萬千瓦。其中三代核電機組10臺,這中間有至少5臺“華龍一號”。“華龍一號”是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共同開發,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,其設計采用了先進的安全設計理念與技術,滿足全球最新的安全要求和國際第三代核電的需求。 “華龍一號”有三個比較大的創新和優勢: 第一、“華龍一號”采用完全自主研發的“177堆芯”設計,通過減少堆芯線功率密度,提高了安全裕量,增加了發電量。 第二、超強的安全性是“華龍一號”獨步全球的“絕世武功”。“華龍一號”的設計方案是立足于“縱深防御”的原則,在防止核電事故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獨創性設計,考慮了多種防御事故且層層設防的手段,同時還首次以“超設計基準”工況下,“華龍一號”在核燃料包殼、一回路壓力邊界和安全殼等核電廠的三道安全屏障上,創新性地應用了能動加非能動的安全措施,以多樣化手段有效提高了安全性,因此,國外也將“華龍一號”劃分為三代增強型核電機組,這一點遠比韓國和日本在售的三代核電更先進也更安全。 ? 第三、經久耐用,且經濟實惠是“華龍一號”備受各方推崇的“看家本領”。據悉,“華龍一號”反應堆壓力容器、雙層安全殼、一回路主要承壓設備等重要部件設計壽命可延長為60年,也就是說核電站需要更換或重修時,“華龍一號”僅僅需要進行例行維護即可,這大大減少了運營成本。由于“華龍一號”從關鍵零組件到工程施工配套設施完全實現了國產化,因此其建造和運行成本遠低于其他國家研發的三代核電。 目前,作為“中國制造”走向國際的新名片,“華龍一號”和中國高鐵成為中國“走出去”戰略的排頭兵。中核集團已經拿下巴基斯坦、阿根廷等國的建造合同,而一些國家正在與我國進行引進談判,當前市場前景十分廣闊。“華龍一號”的出現為我國核電走出國門、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。但在筆者看來,“華龍一號”最大的功績,在于通過自主創新完成了一整套世界先進核電技術規范和專利體系,為中國核電發展鍛煉和培養了年輕化高素質的專業科研隊伍,這一點彌足珍貴。 ? 圖文源自網絡,如有侵權,告知立刪 ? ?
中國第三代增強型核電機組建成投運,并已出口到兩個國家
【概要描述】近日,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增強型核電機組——“華龍一號”示范工程“2號堆”在福建福清核電站正式具備商業運營能力。至此,我國“華龍一號”核電機組的國家級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。
同一時間,另一個好消息是截至2022年2月底,中國在運營核電機組達到40多臺,裝機容超過4200萬千瓦。而且按照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,中國核能年發電量為3400多億千瓦時,超過法國躍居全球第二位,僅次于美國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,2021年中國核能發電占國家總發電量約5%左右,而法國達到70.6%,美國則是19.7%,中國核電發展的潛力十分巨大。
外國媒體認為,鑒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期還遠未結束,未來20年中國的電力新增需求甚至達到全世界總量的40%。另外,核電具有節能環保優勢、能量密度較高、燃料費用相對較低、相關產業鏈價值高及投資回報率優秀等特點,已經成為我國未來電力發展的“重中之重”。
據悉,我國新建核電機組自2013年起執行較為優勢的“標桿電價”后,通過與當地燃煤上網電價進行比較,取其平均低值,核電價格已經可以和火電進行競爭,這對我國推廣“華龍一號”等新一代核電機組具有重大意義。按照國家《能源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,據有關單位預測,到2035年前后,我國核電裝機規模應達到2億千瓦左右,年均新增10臺套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,這是中國未來成為世界核電第一產業大國的物理基礎。
?
?
我國自本世紀初開始加大自主核電技術發展的步伐,特別是在自主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研發上,從最初的CNP1000型號起步,歷經CP1000、ACP1000再到“華龍一號”,不斷提升安全與技術性能指標。
據了解,截止2022年2月底,我國目前在建核電機組達到20臺,裝機容量約2600萬千瓦。其中三代核電機組10臺,這中間有至少5臺“華龍一號”。“華龍一號”是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共同開發,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,其設計采用了先進的安全設計理念與技術,滿足全球最新的安全要求和國際第三代核電的需求。
“華龍一號”有三個比較大的創新和優勢:
第一、“華龍一號”采用完全自主研發的“177堆芯”設計,通過減少堆芯線功率密度,提高了安全裕量,增加了發電量。
第二、超強的安全性是“華龍一號”獨步全球的“絕世武功”。“華龍一號”的設計方案是立足于“縱深防御”的原則,在防止核電事故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獨創性設計,考慮了多種防御事故且層層設防的手段,同時還首次以“超設計基準”工況下,“華龍一號”在核燃料包殼、一回路壓力邊界和安全殼等核電廠的三道安全屏障上,創新性地應用了能動加非能動的安全措施,以多樣化手段有效提高了安全性,因此,國外也將“華龍一號”劃分為三代增強型核電機組,這一點遠比韓國和日本在售的三代核電更先進也更安全。
?
第三、經久耐用,且經濟實惠是“華龍一號”備受各方推崇的“看家本領”。據悉,“華龍一號”反應堆壓力容器、雙層安全殼、一回路主要承壓設備等重要部件設計壽命可延長為60年,也就是說核電站需要更換或重修時,“華龍一號”僅僅需要進行例行維護即可,這大大減少了運營成本。由于“華龍一號”從關鍵零組件到工程施工配套設施完全實現了國產化,因此其建造和運行成本遠低于其他國家研發的三代核電。
目前,作為“中國制造”走向國際的新名片,“華龍一號”和中國高鐵成為中國“走出去”戰略的排頭兵。中核集團已經拿下巴基斯坦、阿根廷等國的建造合同,而一些國家正在與我國進行引進談判,當前市場前景十分廣闊。“華龍一號”的出現為我國核電走出國門、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。但在筆者看來,“華龍一號”最大的功績,在于通過自主創新完成了一整套世界先進核電技術規范和專利體系,為中國核電發展鍛煉和培養了年輕化高素質的專業科研隊伍,這一點彌足珍貴。
?
圖文源自網絡,如有侵權,告知立刪
?
?
- 分類:行業動態
- 發布時間:2022-04-07 13:09
- 訪問量:
近日,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增強型核電機組——“華龍一號”示范工程“2號堆”在福建福清核電站正式具備商業運營能力。至此,我國“華龍一號”核電機組的國家級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。
同一時間,另一個好消息是截至2022年2月底,中國在運營核電機組達到40多臺,裝機容超過4200萬千瓦。而且按照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,中國核能年發電量為3400多億千瓦時,超過法國躍居全球第二位,僅次于美國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,2021年中國核能發電占國家總發電量約5%左右,而法國達到70.6%,美國則是19.7%,中國核電發展的潛力十分巨大。
外國媒體認為,鑒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期還遠未結束,未來20年中國的電力新增需求甚至達到全世界總量的40%。另外,核電具有節能環保優勢、能量密度較高、燃料費用相對較低、相關產業鏈價值高及投資回報率優秀等特點,已經成為我國未來電力發展的“重中之重”。
據悉,我國新建核電機組自2013年起執行較為優勢的“標桿電價”后,通過與當地燃煤上網電價進行比較,取其平均低值,核電價格已經可以和火電進行競爭,這對我國推廣“華龍一號”等新一代核電機組具有重大意義。按照國家《能源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,據有關單位預測,到2035年前后,我國核電裝機規模應達到2億千瓦左右,年均新增10臺套三代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,這是中國未來成為世界核電第一產業大國的物理基礎。
我國自本世紀初開始加大自主核電技術發展的步伐,特別是在自主百萬千瓦級核電技術研發上,從最初的CNP1000型號起步,歷經CP1000、ACP1000再到“華龍一號”,不斷提升安全與技術性能指標。
據了解,截止2022年2月底,我國目前在建核電機組達到20臺,裝機容量約2600萬千瓦。其中三代核電機組10臺,這中間有至少5臺“華龍一號”。“華龍一號”是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共同開發,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,其設計采用了先進的安全設計理念與技術,滿足全球最新的安全要求和國際第三代核電的需求。
“華龍一號”有三個比較大的創新和優勢:
第一、“華龍一號”采用完全自主研發的“177堆芯”設計,通過減少堆芯線功率密度,提高了安全裕量,增加了發電量。
第二、超強的安全性是“華龍一號”獨步全球的“絕世武功”。“華龍一號”的設計方案是立足于“縱深防御”的原則,在防止核電事故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獨創性設計,考慮了多種防御事故且層層設防的手段,同時還首次以“超設計基準”工況下,“華龍一號”在核燃料包殼、一回路壓力邊界和安全殼等核電廠的三道安全屏障上,創新性地應用了能動加非能動的安全措施,以多樣化手段有效提高了安全性,因此,國外也將“華龍一號”劃分為三代增強型核電機組,這一點遠比韓國和日本在售的三代核電更先進也更安全。
第三、經久耐用,且經濟實惠是“華龍一號”備受各方推崇的“看家本領”。據悉,“華龍一號”反應堆壓力容器、雙層安全殼、一回路主要承壓設備等重要部件設計壽命可延長為60年,也就是說核電站需要更換或重修時,“華龍一號”僅僅需要進行例行維護即可,這大大減少了運營成本。由于“華龍一號”從關鍵零組件到工程施工配套設施完全實現了國產化,因此其建造和運行成本遠低于其他國家研發的三代核電。
目前,作為“中國制造”走向國際的新名片,“華龍一號”和中國高鐵成為中國“走出去”戰略的排頭兵。中核集團已經拿下巴基斯坦、阿根廷等國的建造合同,而一些國家正在與我國進行引進談判,當前市場前景十分廣闊。“華龍一號”的出現為我國核電走出國門、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。但在筆者看來,“華龍一號”最大的功績,在于通過自主創新完成了一整套世界先進核電技術規范和專利體系,為中國核電發展鍛煉和培養了年輕化高素質的專業科研隊伍,這一點彌足珍貴。
圖文源自網絡,如有侵權,告知立刪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- 相關資訊
關注圖創
掃一掃,關注我們
- 服務熱線 : 400-169-0366
- E-mail : admin@wx-tuchuang.com
- 聯系人 : 嚴女士 15961866978
- 地址 : 無錫市濱湖區高浪東路999號國家傳感信息中心A1棟119室